半島傳媒旗下卓越早教網,在青島市教育局指導下,啟動青島市首屆學前教育網絡風采展,作為此次活動的一部分,卓越早教網策劃制作大型網絡節目——卓越早教網學前教育大咖秀,邀請島城知名幼兒園園長、早教專家做客直播間,分享育兒經驗、溝通技巧、親子閱讀、早期智力開發等知識,給家長們帶來科學、權威、實用又接地氣的孩子教育和親子關系指導。
本次節目我們邀請了省級示范園青島海實幼兒園園長毛利華,幫助大家解決家有寶貝初入園時,出現的一些小問題。
3歲左右是口語發展的最佳時期,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不停的說話、提問、喜歡有重復句子的故事,幼兒園會有繪本教學、關于閱讀的集體活動,在家庭中,要給孩子創建閱讀的空間,提供優質的繪本和閱讀材料,讓孩子愛上閱讀,發展口語。
有的寶貝不太愛說話,家長就會著急,督促孩子講話:快點叫人、趕緊問好……這樣的 “教”孩子會有壓力,如果想讓孩子問候,我們先熱情的打招呼、熱情的氛圍會感染孩子,多一些啟發性互動式的提問,比如:今天和好朋友玩什么游戲啦?幼兒園里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啦?這樣的引導孩子自然的說出來,盡量營造輕松愉快的談話氛圍。
有的寶貝會出現短暫的“口吃”的現象,越著急越說的磕磕巴巴的,家長不要催促、不要打斷、耐心的傾聽、多用眼睛的交流、用眼神鼓勵孩子:寶寶慢慢說,媽媽在聽…..孩子有自信了,心情放松了口吃的現象會逐漸消失。豐富的語言環境和愛的滿足,是最好的交流環境。
家庭中的包辦、代替現象確實普遍,家長會認為:“長大了就好了”這是個誤區。1.5歲的時候,應該練習吃飯,到3歲應該吃飯很干凈、動作很熟練了。
當自我意識萌芽開始,什么事情都想自己來,初學學吃飯會撒飯的,喜歡用手抓、弄得黏黏糊糊到處都是,家長看到這種狀況一定是不支持孩子自己吃飯的,干脆家長來喂吧,喂飯的事情媽媽奶奶全包了,雖然這樣做暫時的家長省時省力又省心,但是孩子用手探索、學習的機會被剝奪了。
進餐的時候,孩子的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嗅覺都在工作,手拿勺子的動作,會不斷的調整,盛上飯以后,怎樣準確的送到嘴里,手部的肌肉、骨骼的協調、用多大的勁兒,都在運動中完成,有了這樣鍛煉的,大腦才會建立完善的進餐程序,不斷的滿足刺激,才會有智能發育。家長喂飯的時候孩子的手在玩玩具、眼睛看電視,這樣更不好,處在精力分散的狀態,不利于學習品質的形成。對小寶貝來說,吃飯真的不是小事情,一日三餐天天練習,腦網絡的發育會越來越成熟。這個鍛煉機會一定要還給孩子。
另外,盡量減少過多的干擾,打斷了孩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樂趣,就得不償失了,在寶貝吃飯、玩具、畫畫、閱讀……不要過多的指揮,嘗試錯誤也是累積經驗,我們的家長是很怕孩子犯錯誤的,總想把所有的問題提前規避,讓孩子少走彎路,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一股腦的告訴他,這就等于是告訴孩子“你只要照我說的做就行了,不需要思考”。這是揠苗助長的錯誤做法。被過度干擾的孩子:要么無所適從、對自己的判斷沒有自信、總是被否定就不敢接觸新生事物;有的干脆依賴家長:你幫我想吧、你幫我做吧……等到孩子上學了,不會聽課、注意力不集中……家長又會埋怨孩子:粗心、懶惰。
有體驗才會有感覺,有感覺才會有感情嘛,豐富的體驗是將來創造力的基礎。印度有一位大師這樣說:“頭腦與頭腦的溝通是語言,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感受?!?——6歲的孩子,會依次、重疊出現各種敏感期,家長們一定要盡量利用各種環境、材料、情景,創造機會豐富孩子的感受,培養出感覺靈敏、情感豐富、情商高有創造力的兒童。
俗話說:心靈手巧。手部的活動是具有智能目標的,如果成人不知不懂,就會給孩子設置許多障礙,禁止的命令太多,讓孩子失去探索的興趣、剝奪了用手的自由,也剝奪了孩子用手認識世界的機會。
3歲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,認為什么都是我的,我的是我的、你的還是我的,這期間會有發生爭搶玩具、占有物品的現象。孩子的動作發展比語言發展早,有時候語言表達不清楚、來不及的時候,會用動作來解決問題,如果出現打人、推人的現象,首先要正確理解孩子的行為,要理解行為背后的原因,有的時候孩子占有物品,只是在確認這個物品的所有權,比如,我的拖鞋不能給別人穿,媽媽的錢包不準別人動。
這些表現都不是道德品質的問題,家長的評價和引導很重要,如果2個寶寶鬧了矛盾,千萬不能幫著升級:不要過渡審問誰先打人的?誰欺負你啦?別人打你就要打回來,然后再告訴老師……這些方法不可??!家長的關注聚焦點在打人的動作上,沒有考慮孩子產生糾紛的原因,錯誤的引導會讓寶貝很緊張,有時候孩子迫于壓力還會說謊話,失去了正確判斷力。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吃虧、怕孩子受到欺負,這種思維會影響孩子將來與同伴交往的方式,甚至會吃虧更大。
孩子喜歡模仿,有一段時間,孩子好像對“粗話”特別感興趣,比如臭屁、臭死你……當孩子說出這樣的話,家長都會感覺沒面子,有強烈的反應,這種強烈反應會刺激孩子,讓孩子感覺這種話很有力量,媽媽反應如此強烈,會讓孩子加深印象。
這就好比一個“按鈕”,一拍“燈”就亮了,再拍燈還亮……如此反復樂此不疲,孩子講粗話不是“墮落啦”,盡量淡化處理,過一段時間孩子玩膩了,這種現象就會悄無聲息的過去了。
幼兒園活動豐富:早操、散步、體育游戲、區角活動、體育課程等,多方面提供運動的機會。
孩子的運動內容要豐富、多元、足量,運動時跑、跳、鉆、攀爬、旋轉、翻滾、平衡……這些動作都要充足,在運動中,孩子的視覺空間、視聽覺的記憶、身體的重力感、肌肉的張力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能力、動作反應的靈敏度、身體的應對策略,都會得到很好的提升,運動的品質越高,動作發展越好,大腦的發育水平越高。
家庭中更要重視孩子的肢體動作的發展,親子陪伴要豐富多彩,不能僅僅局限于散步、遛彎兒,活動的量充足,內容豐富。多帶孩子到空氣清新、陽光充足的自然環境中,開展大肢體的運動,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樂趣。

接下來,卓越早教網還會邀請更多島城知名幼兒園園長、早教專家做客直播間。一起分享育兒經驗、溝通技巧、親子閱讀、早期智力開發等知識,給家長們帶來科學、權威、實用又接地氣的孩子教育和親子關系指導!
敬請期待!